《玩宋》/春溪笛晓

第七十三章

梁山泊这地名,王雱昨晚听沈括提到时有些吃惊。

昨天他还想“水浒”的背景是宋朝,晚上就听沈括提起这湖以前叫大野泽,梁山底下淹了以后众人称呼起来就成了“梁山泊”,也就是后世时常出现在影视剧里的“水泊梁山”。

王雱牵着驴儿看向一望无际的浩渺水泽,又往梁山那边瞅了瞅,在心里数着“水浒一百零八将”。

那都是北宋末年的事了,倘若这一百零八将真有其人,现在水浒好大哥宋江大概还没出生。

这一带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凶横能人辈出的样子,就是很普通的村庄。不过上回黄河决口水往这边冲,下回难保不会再冲过来。

这水泊看着就不安全,要是黄河水又灌进来毁掉大片良田,确实会滋生盗匪!

到时朝廷亏空更严重,很可能连军饷都发不出,把流民招进军队这招很可能就不好使了。

这样一来,大宋内忧连连,外头又强敌虎视眈眈,靖康之难的到来根本不难预料!

按照范仲淹现在不受待见的程度来看,王雱可以轻松想象出靖康之难后大伙会怎么扣锅:都怪王安石变法祸乱纲常,导致国运衰弱、外敌横肆!

想想就心疼。

这锅真重啊!他爹一个人怎么背得起!

王雱在心里唉声叹气,牵着驴儿跟在司马光身后,沿着窄窄的乡间小路走向梁山脚下的小村庄。

这的确是个很普通的村子,村里大半农户已经转成了佃户,合家租种着几亩地维持生计。他们慢腾腾地从村头走到村尾,抵达了胡婆婆的儿子家。

胡婆婆儿子身体不太好,人却长得斯文俊秀,看着不像个农户,倒像个读书人。

司马光领着王雱上前闲谈,才晓得胡婆婆的儿子确实读过书,因着身体问题与天资有限,识了字、学了几本经义便未再往下学了。

农户与农户之间也也可以租借田地,胡婆婆儿子成亲前因为家中老的老、弱的弱,都直接把田地他租出去给人种,每年收到一点点佃租以度日。

娶了妻后,他妻子把其中一些地要了回来,种些果蔬米粮供自己吃,两个孩子也由他亲自启蒙,日子倒是过得很安稳。

司马光正听着胡婆婆儿子,胡家媳妇便从外头回来了,一看就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子,肩上挑了两大捆木柴从大门外往里走,身后还跟着两个半大小子,也一人背了一小捆柴。

胡家媳妇见家中有生人,忙放下木柴道:“家里有客人?”

胡婆婆的儿子道:“先生路过此地,过来讨些茶水喝,顺便与我说说话。”

得知王雱几人是须城来的,胡家媳妇更为热络,把家中能拿得出手的吃食都端了出来,又让两个孩子朝司马光见礼。

司马光这两天处处都受到这种分外热情的招待,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惭愧,感动的是他并未表明身份、只是穿着一身文人衣饰便让他们这样敬畏和优待;惭愧的是他其实根本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些愧对他们淳朴的好意。

离开胡婆婆儿子家,司马光带着王雱往下一个县走去,矮马还是不慢不紧地走着,心情却与来时有些不一样。

王雱叫嚷着不想跟,真跟了却适应得挺不错,把各县的美味都美滋滋地尝了一边,还撺掇沈括开脑洞,以梁山泊为原型创作一番——

比如有个什么卢俊义,擀面杖使得天下无双,能擀出天底下最美味的面条,好吃得不得了。

比如有个什么鲁智深,三拳打死一头牛,犯法了,躲到寺里当和尚,匠心独具地做出了连佛祖闻到都点头的素肉,江湖人称“肉和尚”。

比如还有个什么李逵,绰号黑旋风,皮肤黝黑,最善抓野猪,煮的野猪肉一点都不腥膻,贼好吃。

王雱对沈括说:“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故事发生在水边,我们给它起个气派的名字,就叫《水浒传》吧。”

沈括有过被王雱坑去做《三国杀》的经验,又见过王雱吹曹立时的画工,警醒地说:“要弄我们就一起弄,我差不多要考发解试了,可不能让我一个人来。”

王雱对沈括的机警很是惆怅,这年头忽悠个人来干活真不容易啊。

司马光在旁听着王雱的构思,大致能依靠青州的经验想到接下来要怎么做了。他瞅向王雱:“你准备让郓州这边也弄那个什么农家乐?”

“不,范爷爷说过,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搞发展!”王雱给司马光背范仲淹的话,“您看看这地方,地少,水多,我们可以发展船上经济。多弄几个船厂造船儿,一些造灵便些,用来捕鱼;一些造气派些,用来改造成酒楼茶舍。想想看,天高水远,乘船在浩浩水泽上泛游,吃着各种特色美味,聊聊天谈谈心,感觉多美!”

司马光摇头道:“想得倒美,哪有那么容易。”

王雱道:“很容易的,您想想看,您可是在国子监讲学过的,门下得多少学生啊!现在您又搞州学,那就更多了!您还有那么多同僚同年什么的,总有人要路过一下!就算不路过,你也可以写信给他们说说这事儿,他们肯定会回你信礼貌地吹捧一下!”

王雱又给司马光举例,举的还是韩琦,说韩琦在定州搞了个阅古堂,特意写信给范仲淹说道说道。

司马光心想,韩琦知道你见天儿拿这事来举例吗?

同样的语境,他已经在王安石给他写的信里看过了,这家伙连举例对象都不带换的!

这小子要是再长大些,恐怕会有更多人听说韩琦“建个阅古堂就到处让人写诗文和他商业互吹”这件事。

当然,王雱没黑到自己头上,司马光也没制止。他领着王雱回城。

王雱把租借的驴子还回去了,跟着司马光去须城的澡堂子好好搓了个澡。自己搓澡也就算了,他还和司马光感慨:“唉,我离家这么多天了,不知道我爹有没有好好洗澡,真担心他长虱子啊!”

司马光:“……”

没黑我,不管。

沈括也算王安石迷弟(虽然他是很多人的迷弟),听到王雱这话顿时替王安石抱不平:“叔父现在已经很自觉地洗澡了!”

王雱语重心长地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废掉一个好习惯很容易。”

几乎是同一时间,远在青州的王安石打了个喷嚏。王安石擦了擦鼻头,忽然记起儿子说过“打喷嚏是有人在想你”,顿时停顿下来,挂念起带着沈括、周文跑去郓州的儿子。他下衙回到家,边脱官服边和吴氏说:“那小子是个小没良心的,跑到外面就没影了,连封信都不捎回来。”

正说着,就有人来报说郓州那边有信过来了。王安石拿到信一看,有两封,一封是司马光写来的,另一封则是王雱给他们写的。

吴氏不由催促:“快看看雱儿写了什么。”

王安石也正有此意,拆了王雱的信念给吴氏和小妹听。王雱在信里控诉了司马光把他带去下乡的恶行,重点描述底下的路有多难走,驴背有多硌屁股,写了半天没看到点什么有用的东西,倒是把小妹逗得直发笑。

王安石把信念完了,吴氏便忧心忡忡地害怕王雱跟着下乡会遇到什么意外:“我听说郓州那边不怎么太平,雱儿可千万要小心才行,你要在信里写写这个。”担忧完了,吴氏又惆怅地说,“雱儿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是不是在那边玩得不愿意回家了?他打小就喜欢和他阿琰妹妹凑一块。”

王安石道:“他跟着君实下乡去了,怎么凑一块?”

吴氏免不了又埋怨起来:“雱儿才那么小,他怎么就把雱儿也带去了?骑驴子多颠簸,在外头又不知道吃得好不好、睡得惯不惯。”

“你看看,你这就是慈母多败儿。他堂堂男儿,将来得当家里的顶梁柱,出去锻炼锻炼不是正好?”王安石把吴氏劝完了,心里却免不了也有些怅然。

哪怕是父母儿女,也不可能一辈子拴在一块,女儿长大了要嫁人,儿子长大了要自己成家立业,一年到头可能只能见上三两面。像他这样任地离家稍远些的,可能还得等个两三年才能回家见见母亲,倒是比远嫁的女儿更难侍奉在母亲身边。

道理都懂,可他们都觉得儿女还小,这些事得很久以后才会到来。现在王雱离家好些天,他们都提前感受到儿女从身边离开的感觉。

平时他总爱骂王雱那小子,如今见不着了却真的有些想念了。

王安石宽慰了妻女几句,回房去给司马光和王雱回信,信里却只字未提希望王雱早点回家的想法,还让司马光多帮忙管教管教王雱,千万别让他在郓州那边也野上天去。

王安石的信送到郓州时,王雱正和沈括忙着创作《水浒传》呢。沈括如今熟知市场风向,还和王雱提议:“某某传听起来太严肃了,不如我们改成《水浒食神》或者《食遍水浒》吧。”反正故事讲的是一百零八个各具特色的好汉争当水浒最强食神的故事!

对于沈括这种毫无节操的建议,王雱当然是——当然是欣然应允啦!

两人正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水浒食神》的创作分工,胡管事就带着王安石的两封回信过来和王雱会合了。都是合作惯的老熟人了,王雱一点都没和胡管事客气,邀请胡管事坐下一起商量怎么在郓州搞事情。

首先,先把郓州的造船厂给盘下来,开始招聘人手造船,招聘厨子钻研《水浒食谱》、打造水浒特色菜,将来司马光那边讨论出优惠扶持政策了,他们可以抢先占领上层市场,带动其他大户和散户进场。

胡管事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

王雱借着《水浒食神》的创作需要,光明正大地拉上司马琰加入搞事情行列。

司马光把王雱的小算盘看得清清楚楚,不过他忙着处理各项工作,小小地管束了几天就由着王雱去了。

庞籍听司马光说起王雱提出的“水浒计划”,夸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怪不得这小孩一过来你就带他来见我。”

庞籍觉得司马光这学生就这点不好,爱藏事,什么都不外露!瞧瞧,这家伙看着很嫌弃人家,实际上心里稀罕得不得了!

司马光的想法和王安石很一致:“这小子夸不得,不夸他他都把尾巴翘得高高的,再夸他的话还不得蹿上天去!再说了,这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先看看他们能捣腾出什么好计划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后来那些个叫宋江啊李逵啊鲁智深啊的人全都是重名!和我没有关系!天下这么大,重名有什么稀奇的?

今天的甜甜春……

今天的甜甜春认真更新啦!!!(喂

第一时间更新《玩宋》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你好旧时光

八月长安

步步惊心

桐华

王女韶华

溪畔茶

中原中也

鱼危

全球高考

木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