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

——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前面我曾经用便秘来形容没有收拾的房间。一直不停地吃,却排不出去,最终感觉变得迟钝,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令身\_体的感应器变麻痹,因而造成了便秘。这其实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没办法彻底搞明白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如果便秘严重,那么很难靠自身的机能解决问题,但居住环境却可以通过断舍离,靠自己的力量和意识做出有效的改变。把堆在房间里的那些犹如便秘状态的破烂儿全都扔掉,如此一来,很多学员都表示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睡眠不知不觉地变好了,或者是不再烦躁不安,能气定神闲地处理事情了等等。当然,这些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自动整理的机制

我们的身\_体有以自律神经系统为首的,不需要意识作用就能自动调节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呼吸、代谢、消化、循环等等的机能,令身\_体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种人体的机能又可以叫做体-内自动平衡(即恒常性,指的是生物在面临外界条件变化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身\_体的正常状态与机能),也就是自动化的状态。

这种机能与心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电视里播放的悲惨新闻,过去痛苦的经历,能感动人心灵的电视剧和小说……这些东西都能让人感同身受地心跳加快、流泪、喘不过气来。这种与心理相联系的身\_体的变化也是由这种自动化机制造成的。当然了,我们在意识上很明白,自己其实并没有在经历那些,可是断舍离认为,自动化的机制会当作那些事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平时对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并未有所察觉,不过,正是因为身\_体深处有这种机能,我们才能活着。而且,因为我们在无意识当中就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动化的机制,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这种机制是绝对信赖的。

断舍离与自动化

断舍离把身\_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筛选物品的过程,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的过程。这也就是断舍离为什么会将身\_体的自动化状态等同于“相”。

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而且人自己也不怎么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纠结不安了。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与乐观。这种意识上的转变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也能够让身\_体的感应器恢复正常,重新发挥功效。这种切实体验与自动平衡机制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用科学来证明,不过,从参加讲座的学员及我自身来说,都有深刻的实感。

堆满破烂儿的状态就像是拿个盖子把空间封堵住一样,妨碍了自动化机制的运转,所以我们就得亲手把这些盖子一个个地揭开。先客观地检查房间的状态(诊断),接下来再亲手收拾(治疗到治愈)。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动化机制也能够重新恢复了。在这一章里,我会介绍当断舍离上了轨道之后,逐渐发生在“看不见的世界”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里的那些深刻且不可思议的变化与领悟。

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有的人会抱着大减价的卫生纸,想着“可能会不够用”;也有的人抱着100万日元的东西,觉得“这东西可是很难入手的”。同样抱着东西,但他们的自我形象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100万日元的东西确实是很难入手的。不过即便如此,如果你认为那东西对自己来说没有必要,那么,放弃它反而会让自我形象有所提升。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在最初阶段,觉悟和勇气是必需的。如果能够放弃的话,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自我探索。而最初的入口,就是塞-满购物小票和积分卡的钱包、插满了赠品笔的笔筒之类的东西。

案例十一 十几万日元的电视机也果断断舍离

顺利地进行了断舍离之后,阿香小姐有了这样的领悟:“我是不是从随便选东西提升到选择更好的东西了呢?”

改换到以自我为轴心和以当下为轴心来观察,她发现自己的房间里装满了并不需要的东西,就连自己在看的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几乎没有什么节目是自己真正想看的,而只是茫然地打开电视,随便摁着遥控器,看见还算有意思的节目就茫然地看着。觉察到自己的这种状态的时候,她想道:“对啊,既然如此就把电视扔掉不就行了!”昂贵的大画面液晶电视就被她果断地断舍离了,她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了朋友。

—旦扔掉了电视,她才发现电视一直占据了房间里的一等座位。如今,原本放电视的地方已经成为她最放松的位置了!

存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

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说起来,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进行的修炼。通过反复的扔掉破烂儿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此同时,还能整顿好客观环境的气场。等到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都恢复清爽后,才算是完成了“场的净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一来,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自我形象。

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可以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的东西,会给我们传递非常深刻的信息。

某位女性学员说,在对衣服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留下来的全是蓝色的衣服。在色彩心理学里,蓝色有男性的意义。当时这位女性学员的工作非常忙,正打算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因此,大概就可能是自然而然地想要把男性力量穿在自己身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并非是想当然就能决定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排除法,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的。

案例十二 反映出没结果的恋爱的一个纸箱

洋子小姐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她原本就非常擅长整理和收拾,参加了断舍离的讲座之后,她的“收拾之魂”就烧得愈加旺盛了。

她彻底地筛选家里的物品,家里已经被她收拾得可以说是有些令人发指般地干净了。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留下了一纸箱的书。是要,还是不要?是扔,还是不扔?洋子小姐一直在进行这样的自问自答。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这箱子一直放在壁橱的角落里,甚至已经被遗忘了。

再次参加断舍离的讲座后,洋子小姐突然想起了那个纸箱,就从壁橱里把它拖了出来。那里面盛满了恋爱小说,而且里面写的内容几乎都是没结果的恋爱。爱学习的洋子小姐甚至已经把自己喜欢读的社会科学类的大量的书籍全都干干脆脆地处理掉了,可为什么会留下这种通俗小说呢?此时,她突然发现,这些书就是她自己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她总是和那种绝对不会有结果的对象谈恋爱。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栖息着一个拒绝婚姻的自己。于是,她当机立断,把这一箱子书全都断舍离掉了,她自己也开始慢慢试着不再排斥婚姻。

可见,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的。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我想,每个人都曾有过“收拾了物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也变轻松了”的感觉。不过,断舍离的目标是更高的大师级别。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我在第一章里曾经写过,要刻意去使用一直因为可惜而没在用的回礼收到的麦森的杯子。“我没达到那种层次呢。”——一旦发现这种自我贬低的情况,就要有意识地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运用加分法的过程。我之所以要以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用到的水杯为例子,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我这里再换个例子,用巴卡莱特酒杯为例好了。

把自己每天都在用的,不容易坏,或是即便坏了也无所谓的普通玻璃杯换成巴卡莱特酒杯吧。刚开始用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觉得很别扭。“总觉得很容易坏掉”“好可惜啊”“好重啊”……要是有这种念头,就说明巴卡莱特酒杯已经超过了你的自我形象了。不过人类是很容易根据外界变化做出自我调节适应的,等适应了以后,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这也符合“相”的观点,它可以成为把我们不断送往新世界的加速器。

在断舍离里,也有那么一个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客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一地看待,自己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东西。

这一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了

解了这些以后,接下来不免就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呢?当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开始使用和自己的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了。我在这里用很容易理解的“我想成为配得上巴卡莱特的女-人”为例,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当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扪心自问。这项工作可以说是趣味十足,因为它是一个需要运用想象,然后再把想象落实为现实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用不习惯,所以难免会打碎杯子。虽然平日里也经常说好的东西经不起摔打,但实际上我们却不一定真的会这么认为,而是会觉得“这东西会坏,说明我还是别用它的好”,进行自我贬低。这种太过在意的情况才是问题。十分珍惜地使用,如果真的偶然地坏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慢慢地就能习惯。

从杯子等会接触到嘴巴的东西开始,这其实也是重点。在东方医学里,有“补气”这样的概念,说的是通过食物、饮料等为人类补充能量。所以说,装食物的容器非常重要,每天都要直接接触嘴巴的东西就更是如此了。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先从日常使用的容器开始,进行意识上的革命吧。

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

因为断舍离一直都在强调要减少再减少物品,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解。其实,断舍离并不是建议人们去过曾经大力提倡的清贫、节约的生活。虽然就结果来说,你的生活有可能会因为断舍离而变得简单、节约,但断舍离所追求的并非这些本身。

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就像我反复强调的一样,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所谓当季,不管是食物还是别的,在当下都拥有着极强的能量。放了很长时间的食物想必不会有什么能量吧?当然,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营养上的概念,而是“气”的概念。对于时尚物品也是一样。虽然没必要追求最潮的,但是能穿上流行的东西,也能萌发出“周身裹着充沛的能量”的好心情。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应该有过感受,能够穿着当季最流行的衣服,会让人觉得很幸福。我自己的话,会拿三套衣服,搭配着只穿一季——最多穿两季,随着季节的变化,心情也能焕然一新。顺便说一句,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当季的东西,也是很有意思的。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巴卡莱特(Baccarat)为法国著名奢侈品品牌,主要经营高级水晶制品。——译者注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每次在做讲座的时候,我总在想,因为对断舍离有兴趣而前来参加讲座的各位,不论他们本人是否能意识到,但他们正在迎来变化的时期。他们当中,有些正好觉得“想要改变”,而有些虽然“想要改变”,但却害怕改变。我想,拿起这本书来的各位,恐怕也处于同样的状况吧。

就好比说要从相处愉快的初中进入高中,这时候,对要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的世界,多少都会有恐惧感,可是不管再怎么样都不得不毕业一有很多人都存在这种类似毕业生在春假期间常有的心理状态,虽然已经回不去了,可却害怕前进。这种心理状态如果是暂时性的倒还好,可也有不少人一直都持续着这种不安的心情。想要促进改变的发生,就要靠断舍离了。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有不少书都认为打扫与运气相关,我也认为的确如此,而且从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来说,也有过不少通过打扫,连心灵及人际关系都一并整理了的经验。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明确这种机制,或者说,我觉得这些机制还没有被好好地整理出来。就拿断舍离来说,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人的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最容易理解的是,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观念。像这样,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你自己。不仅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必要的东西只出现在必要的时候,并且只得到必要的数量,这样,就相当于从自力的世界进阶到了外力的世界。

我在第三章曾经详细描写过“相”的世界与意识的世界,伴随着收拾破烂儿这样的行为,也能够处理掉潜意识的阻塞-,我想,最终恐怕能够引起集体无意识水平的深刻领悟。占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五的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的形态是相似的,因此,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碍事”这个词

住所里到处泛滥着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也就是潜意识被堵塞-的时候,家里就到处散布着小压力。

压力的因子其实很琐碎。想要打开橱柜的门,可却因为囤了大量的饮料瓶而碍了事;想把需要的书拿出来,可放在前面的书却碍了事……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压力。这种小事日积月累,人就会慢慢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如果有东西让你感到碍事,即便只是一瞬之间觉得碍事,也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划n—击破。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碍事”这个词,字面上看起来很可怕,但我们平时倒是经常使用。我们的直觉可以分成阴性直觉和阳性直觉两种。简单来说,阴性直觉就是异样感。感觉到“总觉得这扇门有点不好打开”,不过虽然心里生出这种异样感,最后还是“反正都打开了,就不管它了”;感觉到“那个人有点怪怪的”,虽然有这种异样感,最后又劝自己“不过反正也是个好人”……就这样,通过思维把直觉敷衍了过去。其实,根本没必要消除这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己感到异样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揪,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了。把“啊,好碍事”这种异样感否定掉的思维方式,就像是清除掉附着在直觉这根管道上铁锈一样。因为直觉原本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消除掉”的存在了,所以只有在除掉那个“碍事”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应该买”这种阳性直觉才会像灵光乍现般地来到你的身边。

接受来自未知世界的支援

碍事的东西堵在家里,造成潜意识的堵塞-,因而每拿掉一样东西,潜意识的堵塞-物也就被清走了一个。这在一开始或许只不过是敲开一个细微的小洞,可就在这样的过程里,你会觉得不仅是看不见的世界,就连看得见的世界也跑来支援自己了。这种“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你也可以叫它神的领域,或是叫它未知的伟大,或是叫它集体无意识,怎么叫都可以,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它的支援。可是,有太多的人因为在家里堆了许多破烂儿,把这个人口堵上了,所以无法得到它的支援。但其实,我们原本是不必让自己困在这些破烂儿里的,只要没把入口堵住,就能尽情地接受这些支援。不过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秘诀是,与其期待这些支援,还不如享受着每一天,过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但凡自我启发的励志书里,都会重复地告诉人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够真正实践的人。断舍离的优势也正在于,能够把这种活在当下、立刻付诸行动的生活方式落实在日常的收拾房间上。所以说,’断舍离并没打算不着边际地宣扬“通过扫除来开运”。成功者的特点是,在贯彻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超越自己,达到“成事在天”的心境。通过只占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五的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能够深入到如此的地步,这也就是断舍离所追求的状态——心怀觉悟与勇气的乐天派。

说到底,住在乱七八糟的房子里,却期待着“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呢”,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从自力的世界进入“成事在天”的境界,这就是终极的自动化。如果你要进行断舍离的话,希望你能够以这种境界为目标。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通过这样一直孜孜不倦地做着与物品相关的工作,我深刻地感觉到,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即便是别人看起来与垃圾无异的东西,只要自己有留着它的理由,那它就属于包含着积极感情的物品。我认为留下来也无妨,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说句题外话,我曾经尝试着在讲座上提了这么个问题:“有了或许很方便,但即便没有也不会伤脑筋的东西是什么?”当时学员们的回答非常有趣,其中一位四十来岁的单身女性的答案是“男人”。我心想,这位女士可真是注意到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父母和亲戚都教育她“不结婚可不行”,她自己也被这种想法所束缚,想着不结婚不行,都不知道去相了多少次亲了,可到头来还是没有结果。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她发现,其实对自己来说,男人就真的是我问题里所说的那种存在。当然了,每个女-人都不同,也有人表面看来不管有多坚强,都必须有男人做后盾才行。重要的是,要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的真正的想法。通过对物品的拷问,竟然可以进入如此之深的心灵,这真是非常耐人寻味。物品当中蕴含的力量果然是不可小覷的。

如果就此再进一步做深入思考的话,就会想到——希望能通过断舍离,打破固有已久的“拥有”这种观念。这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偏激,可我们难道真有必要为了完全未知的未来做太多无端的准备吗?所谓“将来的某一天”,等到那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再来应对就好了。要是能这么想,“替将来留好”这种观念也就跟着不存在了。在命理学里,有“因为做了准备所以才会变成你想象的样子”这种激进的观点,这也算是吸引力法则的一种吧。

保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时候,保险就像是一场没有胜算的赌局,一旦买了高额的医疗保险,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得病的话可就亏了”这种心情。我们到底还要为了安抚我们的不安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啊!不过,不要考虑这些做法是好是坏,而是要理解,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这样一来就可以来解决“那么我自己想要怎么做”的问题了,这是生存方式的问题。

我认为,所有物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从神祇、从地球手里借来的。比方说,买土地,买房子,这其实是买到了维护、管理权而已。“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不仅仅是土地,一切东西原本都只不过是物质而已,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变化和人为加工,它们成为了物品,再被赋予了许多概念和附加值之后,流通到市面上。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不过,也不是说因此就不要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好不容易能拥有一件东西,与其觉得“算了,就它吧”,不如觉得“必须要这个不可”,因为后者更能让人在维护管理这件东西的时候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归根到底,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按照日本的学制,四月是新学年的开始,在旧学年结束后、新学年开始前的这段假期为春假。日本的中小学通常在三月下旬举行毕业典礼。——译者注

“碍事”这个词在日文里写作“邪魔”,故有字面上看来可怕一说。——译者注

吸引力法则是励志学里的一个概念,基本理念认为,如同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相互吸引并引起共鸣,人的意念、思想也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其振动也会影响其他东西,换句话说,大脑就是一块最强的磁铁,人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被自己吸引过来的。——译者注

第一时间更新《断舍离》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夏洛的网

E·B·怀特

惊天奇案

何马

娘娘腔

水千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