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和愉悦的艺术

华丽的着装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但一个女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喜爱,要有很好的人品才行。衣服再漂亮,可它终究不属于我们本身。越是朴实的着装,越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千万不能教育女孩子太过注重外表,不能把衣饰作为对她们的奖励,更不能刺激她们对华服的欲望。就算她们衣着光鲜,也不要夸赞她们说:“你今天的打扮好漂亮。”

我们要让她们形成这样的观念,即衣服能够在掩盖住身体缺陷的同时让美丽得到彰显就可以了。我真替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孩子担忧。我实在弄不明白:何必用脂粉将自己的脸庞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呢?朴素大方不也是一种美吗?

在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们最先了解的一件事情应该是:相对于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在的修养要重要得多。美丽不是打扮出来的,魅力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修炼出来的。

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们可以着重培养优雅的气质,说话的声音要动听,举手投足要大方,待人接物要有礼。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口齿会越来越伶俐,身体会越来越圆润,手臂会越来越丰满,脸上的表情也会越来越自信。这时候,她们就会懂得,不管打扮成什么样子,自己都会是人们的焦点。

这时候,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整天待在家里做针线活儿了,而是需要去培养一种新的才能,这种才能会给她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那些恪尽职守的老师们看来,教女孩子唱歌、跳舞或者其他娱乐身心的艺术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在他们的观念中,“唱世俗的歌曲无异于犯罪,跳舞是魔鬼发明的花招儿,除了做活儿和祈祷,女孩子不需要其他的消遣活动。”

让10岁的女孩子整天干这个,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很担心,如果从小就让她成为上帝的信徒,天天对着上帝祷告,等她长大成人有了行动能力之后,她绝不会再继续这样做。等到结了婚,她们一定会尽情地玩乐嬉戏,以弥补那没有快乐的童年。

我们绝不能让她重复她的祖母的人生,在给她某件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它是否适合她的性别,还要考虑是否适合她的年龄。

她的童年应该充满欢声笑语,尽情地舞蹈唱歌。让她尽情地去玩那些天真无邪的游戏吧,因为她必须端正举止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很多种艺术形式都是用来娱乐身心的,可人们却在其中掺入了太多的规则,将之变得无聊又乏味,让年轻人提不起丝毫兴趣。比如说,不识谱就不能唱歌吗?就算一个音符也不认识,一个人照样可以把歌唱得委婉动听,富有表现力。

还有,同一首歌或者同一种唱法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呢?让一个活泼可爱的棕发女孩和一个郁郁寡欢的金发女孩去跳同一支舞蹈,做同一种动作,真的很难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如果老师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同样的方式去教导她们,我敢说,这位老师肯定是个照本宣科的老学究,并且一点儿也不精通他所教授的这门艺术。

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应该由女老师还是男老师来担当教育女孩子的任务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因为如果她们有兴趣的话,就算没有人教,她们也会主动去学习。

如果这门艺术是以娱乐身心为目的的,那她们的老师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父母、兄弟、姐妹、保姆、朋友甚至镜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们的兴趣。

这种兴趣主要源于天性和勤劳。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她们会热情地拥抱任何一种美的观念,并最终形成与之相关联的道德观念。这就是女孩子比男孩子懂事早的原因,我必须强调一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跟学校的教育没有丝毫关系。

在所有的娱乐身心的艺术形式中,说话的艺术是最重要的一种,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感官对象的魅力。

人的心灵与身体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可以给身体增加活力,甚至可以让人恢复青春。通过对感情和观念的培养,心灵让我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情;通过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心灵让我们产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上的兴趣。

女孩子之所以很早就会说一些讨人喜欢的话,我觉得就是以上原因。虽然从没有感受过她们所说的那种感情,但她们照样可以把话说得委婉动听。

虽然女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心意,但男孩子还是愿意听她们说话。他们随时都在伺机窥探着,以便洞察女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开始流露她们的情感。

相对于男孩子,女孩子的舌头要柔软和灵活得多,因此她们学说话的时间早,学得也快,声音也很动人。人们经常责怪一个女孩子,嫌她的话太多了。相反,我不但不厌烦她们,而且还要表扬她们。

男人只说有用的事情,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女人只说有趣的事情,这就需要她们具有风趣的品质。虽然两者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遵循同一个准则,即说话要有根据,千万不能撒谎。

所以,当一个女孩子在你的面前不停地唠叨的时候,你切不可用一句“这有什么用呢”去堵住她们的嘴,就像对待男孩子那样。你要对她们说“这有什么效果呢”,要知道,这句话同样让她们难以作答。

在还没有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者还不会揣测别人心意的年纪,她们就已经培养起这样一种说话的法则:无论说什么都一定要能讨人喜欢。但这个原则很难贯彻到实践中去,因为这个原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撒谎。

宗教教育

跟男孩子一样,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对宗教没有概念,而且也没有认识宗教的能力。有鉴于此,我建议现在就给她们讲什么是宗教,因为等她们有了谈论这些玄妙事情的能力之后再去跟她们讲就来不及了。

就好像女人的行为要受到社会习俗的约束一样,她们的信仰也不能由自己选择。结婚之前,她们的信仰要跟母亲一样,结婚之后,她们的信仰要跟丈夫一样。对于这些事,她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她们会像信仰父亲或丈夫所信仰的宗教一样去听从他们的话语。

在向女孩子灌输宗教思想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她们对宗教形成阴森恐怖或者乏味无聊的印象。宗教信仰不是她们的分内之事,她们没必要非得履行这样的义务,所以不要强迫她们去背诵教义或者祷告文。

当你祷告的时候,你可以让她们过来观看,但不能强求她们和你一起做。还有,你一定要谨遵耶稣基督的教导,祷告词要简单精练,神情要肃穆庄重。

在女孩子小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她们信不信仰宗教,而是有没有正确理解宗教、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宗教。

如果你借着宗教的名义强加给她们各种各样的义务,让她们觉得宗教是自己的一切负担的来源,而且还不能心生对上帝的抱怨,再加上你从来不去做你要求她们去做的那些事情,想想吧,她们会对你形成多么糟糕的印象!

你要以身作则,给她们树立榜样,否则的话,你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她们,更不可能把她们教育好。

在给女孩子上宗教课的时候,你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就可以了,不要采取问答的形式。如果答案是预先设定好的,她们就没有作答的必要了。除非是要她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否则的话,不要总是向她们提问。

教义问答不但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出现她们教育你的情况。她们根本就不懂,可你硬要她们回答;她们根本就不相信,可你硬要她们赞美。因此除了说谎,她们别无选择。

教义问答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是谁创造了你,又是谁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面对这样的盘问,她们明知道答案是自己的妈妈,可她们却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上帝”。尽管她们不知道为什么是上帝,但教义课本是这样说的,她们就只能这样回答。

要是有一个了解儿童心理的人专门给她们写一本教义课本就好了。在教义课上,她们可以按照内心的想法作答,并且可以自由地进行提问,完全不用顾忌课本上的答案。

比如说,开篇的时候,新的教义课本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问答场景:

阿姨:你还记得你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的样子吗?

小女孩:那时候还没有我呢。

阿姨:你是说那时候你还没有出生?

小女孩:是的。

阿姨:你会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小女孩:我想会的。

阿姨:你现在是年轻呢还是衰老呢?

小女孩:我还很年轻。

阿姨:那你的奶奶呢?

小女孩:她已经很老了。

阿姨:你觉得你将来会不会变成她那样?

小女孩:我不知道。

阿姨:你的爷爷现在怎样?

小女孩;他已经死了。

阿姨:他怎么死的?

小女孩:他太老了。

阿姨:既然这样,那你以后……

小女孩:不要再说下去了,我不想死!

这样的问答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直到让她明白了人类的种族有开始也有结束,和其他的生物没什么不同。上至没有父母养育的父母,下至不再养育孩子的孩子,等她把这些事情都弄清楚了之后,我们再向她提出教义问答里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该涉及神性的定义了,但这两个问题之间得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上帝是神灵,可神灵又是什么?不要拿这样一个晦涩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去为难一个孩子。

不过,她很有可能会问你这个问题。你可以这样回答她:“我也不知道上帝是什么,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他会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想了解他,首先得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那些神秘的教义不过是一大堆丝毫没有意义的空话,所以除了其中涉及道德修养的几条,其他的全都抛弃吧。要让她们相信,只有那些有助于培养良好品质的教义才值得去学习。

千万别把你的女儿培养成神学家或者诡辩家,要让她知道她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上帝的眼里,并且一生都要保持着微笑,就好像将来面见上帝时应有的表情那样。这才是对宗教的真正信仰,它能帮助人永远远离邪恶或者狂妄。

理性培养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只要女孩子还没有成长到能够用理性或者情感唤醒良心的年纪,她们对是非的判断就会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人。

在她们的观念中,被允许做的就是对的,不被允许做的就是错的,所以说,相对于男孩子,给女孩子选择培养人以及她们所接触的人时要更加慎重。等她们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就不能按照原来的方法教育她们了。

有一条法则诞生在人类社会的偏见产生之前,而且其他所有的法则的存在都要以这条法则为前提。它是对人类行为进行裁定的标准,凡是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必将遭到别人的唾弃。

没错,这条法则就是内在的良知,即良心。在对女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从别人的评价和内在良知两方面入手,否则的话,她们不可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只注重良心而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她们就不会拥有善良的心灵,更不会企图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只注重别人的评价而不顾自己的良心,她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虚伪,从而丧失自己的道德感,淹没在别人的话语里,最终沦为肤浅的女人。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女孩子平衡这两者影响力的能力,好让她们不至于丢失了自己的良心,也不至于被社会的偏见左右。这种能力就是理性。

提到“理性”二字,一系列的疑问便会随之而来:女人需不需要理性?她们能不能拥有理性?拥有理性后她们会不会将自己生来的职责抛弃?培养理性是不是与她们天真的本性相违背?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通过理性才能了解自己的天职。相对于男人,女人更容易明白自己的天职是什么。

只要她们的信仰没有发生扭曲,也不排斥有人对她们内在的良知加以引导,而且也深知命运赋予女人的职责是什么,她们就会是对丈夫忠诚的好妻子、对孩子温柔的好母亲。

女人的行为受到别人评价和内在良心的支配,她们应学会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调和,所以必须对她们的理性进行培养才行。

第一时间更新《爱弥儿》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八零之美人如蜜

女王不在家

土匪攻略

语笑阑珊

热恋你

鹿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