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能提出我所认为的最有效也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吗?我的方法就是:剥夺而非授予。也就是说,不但不要争取时间,反而要让时间白白溜走。

各位读者,你们肯定认为我这是个怪论,可我想说的是,只要慎重思考了这件事,就必然会得出这个怪论。无论如何,我宁愿做一个持有怪论的人,也不愿被人说成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一般认为,从出生到12岁是人生中最为危险的一段时期。如果这一年龄段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恶的种子的话,它很快就会发芽生长,等它扎根之后就很难拔掉了。

如果孩子刚一出生立即就能成长到拥有理性的年龄,那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或许会很好。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按照孩子自然的成长历程,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式会更适合他。

在他的心灵还未被开发之前,我们要避免触及他们的心灵,因为当心灵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再亮的火炬他也会视而不见。

而且,思想的原野是如此辽阔,他们不可能找到通往理性之路,更何况,那条道路是如此难辨,就算再好的眼睛也很难将其认出。

在对孩子最初的教育中,你的态度越消极越好。不要企图把各种道德或者知识灌输进他的大脑,你要做的是提防罪恶玷污了他的心灵,谬论侵占了他的思想。

如果你自己不去教他,也不让别人去教他,而且你的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到了12岁的话,就算他连左右手都分不清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候,一旦你对他稍加引导,他的智慧立即就会开启,向着理性的道路狂奔而去。由于他没有受到偏见或者恶习的玷污,所以他的身上没有可以抵抗你的教育的力量。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智慧而懂事的人,这就是你的消极教育法所创造的奇迹。

如果你采取和常人不同的教育方法,那你几乎永远都是对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看待,他们急于把他培养成一个博士,于是他们打他、骂他、吓唬他、夸奖他,鼓励他去做这个,禁止他去做那个。

在我看来,比这更好的做法是:无论你对他做什么都要有个度,而且不要和他争辩任何事。

你要做的是想办法锻炼他的体力,培养他的感觉,但要避免让他从事心智活动。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善恶的观念,所以不要为了防止恶念的产生而急着让他去做善事。可以推迟到明天再教他的东西,今天最好就别教。

从孩子特殊的天资来看,这种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要找到最适合他的培养道德的方法,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他的天资。

人和人的心智是不同的,所以在指导他的时候,你要从他特有的心智出发。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有方式,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先观察你的学生,对他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对他进行指导,这才是聪明之举。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随意表现自己,这样你就可以基本把握他的人格特征。

称职的医生绝不会一看到病人就立即断定他得了哪种病,而是在了解了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之后再开药方。

虽然这会耗费一些时间,但不会耽误病人的病情;反之,如果急于开药,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很可能越医越糟,甚至还会把病人医死。

你可能会问,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呢?把他当作一个机器人来培养吗?那应该把他放到什么地方?让他去月球,还是给他寻觅一个荒岛?真的要让他与世隔绝吗?真的要让他不再见自己的同伴吗?真的要让他远离自己的父母、乳母、老师、仆人吗?可他不是一个天使啊!

这种论调有一定的道理,可我从来没有说过自然教育实施起来是容易的。诚然,这其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有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抱着这个目标的人不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只要能无限地趋近于这个目标,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记住,在你决定并且敢于承担起教育别人这个重任之前,必须首先保证你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在孩子的心灵和大脑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你要保证他周遭的一切都是适合他去看、去听的东西。

你必须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尽力让周围的人喜欢上你,这样他们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你。只有控制了孩子周围的人,你才有资格去做孩子的老师。你的这种权威必须以别人对你的道德的推崇为基础,否则的话,你不可能充分地发挥权威的作用。

这并不是要你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钱全部分给别人,以此得到别人的认可。实际上,即便如此也无法得到别人的真心。

当然,你也不用很吝啬,如果利用你的力量可以帮助别人缓解痛苦,那么就不要犹豫,勇敢地去做好了。

这说明,如果你只是向别人敞开你的钱包,却没有丝毫的关心和怜悯,那别人的心门也不会对你打开。

你必须付出,付出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爱心甚至是你自己本身,如果你不这样做,而仅仅是付出金钱,别人是不会把金钱看作你本人的。

你关心别人,这比送别人礼物要好得多,给别人带来的帮助也大得多。对于一些生活贫困或者生病的人来说,真心地安慰比无情地布施更让他们快乐;对于受压迫的人来说,保护比金钱有更大的实际作用。

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愿意保护弱者,你的内心充满正义,你是善良和仁爱的化身。你不仅愿意从金钱上帮助别人,也愿意关心他们。

当你真心爱别人时,别人也会给予你爱护;你愿意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对你伸出援手;你对待别人如同对待家人,别人也会把你当亲人。

我之所以把爱弥儿带到乡下,就是想让他远离腐坏而又颇具诱惑力、堕落而又颇吸引人的城市生活。与城里人相比,乡下人或许会更粗鲁和恶毒,但他们丝毫不加遮掩,所以更容易引起人的反感,从而发起抵抗。

在乡下,老师更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给孩子看的东西,凭借自己的名声、谈吐和举止,他更容易在乡下树立威信,得到别人的尊重。

由于他总是帮助别人,所以人们都对他心存感激。为了得到他的尊重,人们尽量按他的期望表现自己,尤其是在他的学生面前。

如此一来,就算那些乡下人仍然有很多缺点,但至少他们会少做些可耻的事情。这一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过失算到别人头上,孩子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坏影响,但同你实施的教育带来的坏影响相比,前者甚至不算什么。

你为了让孩子认可你心中的好观点,整天进行说教,得意地卖弄自己知道的那点儿知识。结果,在你灌输所谓的好观念的同时,又让他们吸收了毫无用处的观念。

虽然你有自己的想法,但你并不知道这些想法会在孩子的脑中变成什么样子。你以为,你的高谈阔论孩子全部记住了?你以为,他们不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评论?你以为,他们不会从中总结出一套对自己有利的言论,以求反驳你吗?

你可以先对一个孩子进行一次教育,等到说教完之后,你让孩子畅所欲言。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说,问任何想问的问题,此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刚刚对他讲述过的道理在他的理解下变得异常奇怪。

你原本条理清晰的说教在孩子的口中变得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而孩子的一些意料之外的反问也让你无从对答,这时你不得不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此刻,原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你变得哑口无言,这会让孩子产生怎样的联想?如果孩子再聪明一点儿,了解到他的反驳获得了成功,那你以后就不可能对他进行教育了,他还会不停地挑衅你的权威。

老师,请尽量收敛你的热情,保持你的淳朴,做到谨言慎行。如果可能的话,将那些有益的教育方法通通抛掉,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有害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既然你无法阻止孩子去学别人的样子,那你就尽量把那些样子塑造成适合孩子去模仿的模样。

假如旁边有一个人,一脸的冲动和狂躁,我们无法避免孩子不去注意他,也不可能不让孩子受他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是不是该站出来大讲特讲一番大道理呢?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一句话都别说。你要做的是把孩子们叫到你身边,出于好奇,他们肯定会问你,那个人怎么了?你的回答一定要简单,可以就那些触动孩子们感官的事情或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忌发表长篇大论。

那个面红耳赤、暴跳如雷、目露凶光的人在孩子的面前大喊大叫着,所有的表现都说明他已经失去了理智。

这时候,你只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孩子说:“这个人生病了,可能是在发烧。”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要比一大通的解释和唠叨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有好处。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把一个暴躁易怒的孩子当作一个病人来对待。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安静地躺在床上,规定他不能吃东西,这样他就会对自己的缺点心生恐惧,而且也不会把你不得已采取的严厉手段当成是对他的惩罚。

如果是一时冲动,你没能保持冷静和平和,这时你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很坦诚地用一种略显温和的语气责备他:“你看,你都把我气病了。”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了解,孩子头脑简单,接受的观念也很简单,难免会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所以,你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天真,即使想要谈论,也要注意分寸。

要知道,你可能只是轻微一笑,就有可能让之前半年的教育效果毁于一旦,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必须一再强调,要想成为称职的老师,你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言行。

我想,当看到两个妇女激烈地争吵时,爱弥儿一定会走到其中一个占上风的妇女面前,同情地说道:“亲爱的邻居,你是不是生病了?我真的很伤心。”

我相信,这样一句出自孩子口中的关心的话语一定会让她们有所触动。这个时候,我不会责备爱弥儿,也不夸奖他,而是在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带来的影响前就把他带离现场,使他很快忘记这件事。

我无意于探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我只是想举例说明我的原则,捎带着告诉你如何处理这些难缠的情况。

我们毕竟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要想让一个孩子长到12岁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涉及过人际关系及人类道德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要尽量推迟向孩子灌输这些概念的时间,如果无法避免的话,就把当时他最需要的概念讲给他听。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不是万物的主人,不能随意支配别人或者伤害别人,甚至伤害了别人自己却毫不知情。

我们先要对自己负责。我们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的活动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来并且得到快乐。所以,对我们而言,正义不会出自我们对待别人的过程中,而是出自别人对待我们的过程。

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必须让孩子明白他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却不是把他所拥有的权利告诉他。

这是本末倒置:孩子对本来应该了解的事情一无所知,因为大人没有告诉他;对于一些和他关系不大或者说他不必了解的事情,他却全部知道了。

如果想教育这样的孩子,我想,即使他不会动手打人,也可能摔东西;他可能会对年长者或力量比他强大的人表示尊重,却不是爱惜其他东西。

因此,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第一个观念不应该是自由,而应该是财产。为了培养孩子的这种观念,我们要适当让他拥有一些私人的东西。

可仅仅告诉他这些衣服、家具和玩具是属于他的,是没有用的。尽管他知道这些东西是他的,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得到这些东西的。

就算你向他解释他能拥有一些东西是源于你的馈赠,恐怕也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如果把东西馈赠别人,说明这个东西是他的,在归孩子所有之前,东西另有主人。

我们可以向孩子讲解财产的原理,至于馈赠东西这种社会习俗,可以暂时不向孩子进行说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说了也未必有用。

各位读者,你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例子,也可以看看生活中其他成千上万的例子,很容易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向孩子灌输一些他无法理解的观念,就不算是优秀的教育方式。

所以,我们要探讨财产源于哪里。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对田间劳作有一定的认识,因为他具有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时间。

不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即便是孩子,在看到别人劳作后也会产生想要模仿的欲望。当他看过别人怎么松土、种植后,他也会想着这样做。

由于我相信这样的原理,所以在爱弥儿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没有反对。相反,我还很赞同他的决定,并且同他一起劳动。

我让爱弥儿在菜园里种了一些蚕豆,并且每天都浇水,等蚕豆长大后,我就会告诉他这些果实是属于他的。

至于“属于”这个词的意思,我会这样跟他解释:因为你在它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辛勤的劳作以及自己的人格,所以它就是“属于”你的。

突然有一天,园主罗伯特将他的蚕豆铲除了,因为这个园子是“属于”罗伯特的,他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如果他想继续在这里种植蚕豆,就需要征得罗伯特的同意。

后来,我们请求罗伯特分给我们一小块土地,让我和爱弥儿可以种东西,并且答应把收成的一半分给他。罗伯特表示,如果我们不随意破坏他种的瓜,他愿意无偿让我们使用一小块土地。

在利用这个方法让孩子接受一些原始观念时,可以看出,谁第一个开垦土地,土地就属于谁,也就是财产就属于谁。对孩子来说,这个道理简单易懂。

我说的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花费长达一年的时间。在帮助孩子树立道德观念时,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扎稳打。

我想给年轻的老师们提一个建议,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进行身教,少说多做。孩子忘性大,很容易忘记自己所说的话和听到的话,但如果亲自实践过或者看到别人做过,就会记忆深刻。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或迟或早,要根据孩子的性情而定。这种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

对于那些破坏性很强的孩子,我们要采取其他的办法让他明白“财产”这个概念。如果孩子面前有什么东西,他就会破坏掉,那你也要忍住怒火,尽可能地让他接触不到这些东西。

如果他破坏了自己的家具,你不用急于给他提供新的替代品,而是让他自己体验后果,感受到其中的不便。

如果他打破了房间的窗户,那你就让他昼夜受冻,不要因为担心他受风寒而着急地修理窗子。要知道,受些风寒总比变得愚蠢好得多。

你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宽容些,不指责他犯下的错误,只需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不便即可。你无须说话,在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麻烦后你再修理窗子。

如果他下次继续打破窗户,那你就干脆把他关进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然后告诉他:“这些窗户是我的,你没有权利打破它。”

如果你这样做,他极有可能在屋子里大吵大闹,胡乱发脾气。你不要心软,更不要去理睬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吵闹声就会逐渐减小,他可能会开始诉苦。

假如家里有仆人,就一定要告诉他,不要把孩子放出来,就算孩子苦苦哀求也不行。可以让仆人告诉孩子:“如果我家的窗子被人砸坏了,我也不会高兴。”

让孩子在屋子里待着,直到他感到厌烦,并且将这件事深刻地记在了脑海中。此时,你可以与孩子签订一个协议,你给孩子人身自由,孩子也不再破坏窗子。

之后,你要拥抱孩子,并且把他从屋子里放出来。这样一来,协议的内容就会深深地刻在他的大脑中,按照我的建议去做吧。

如此一来,他终会明白“财产”指的是什么,并且再也不会去侵犯别人的东西。

我们的社会充满着各种道德,与之相对应地,罪恶也无处不在。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的产生,欺骗和谎言也随之而来。一个人既然能做禁止做的事情,那他就可以掩饰必须做而没做的事情。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只好对罪恶的行为实施惩罚。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人为的惩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自然会把这样做的后果作为惩罚加在他们身上。

比如说对于撒谎的孩子,我们不用去指责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迟早有一天,别人会不再信任他的话,即便到时候他说的是实话,他也会被别人指着鼻子说干了坏事。对他来说,这就是说谎的惩罚。

谎言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过去做过的事情说谎,另一种是为还没有承担的责任说谎。

在说第一种谎言时,一个人会不承认自己曾经做过某事,或者说明明没有做过一件事,却非要说自己做了,即故意扭曲真相。

在说第二种谎言时,一个人会故意做出一些承诺,而他本人却不打算履行,即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说出与自己的意愿相反的话。

当然,有些时候,这两种谎言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过,我在这里只想谈论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又经常接受某某的帮助,他就不会想到欺骗别人。相反,他还会非常善良地告知别人事情的真相,以免别人因为自己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喜欢说谎,而是大人给他们施加了太多的义务,导致他不得不说谎。服从别人,让孩子感觉很痛苦,为了避免接触这种痛苦,孩子就会阳奉阴违。

说出真相,对孩子的未来很有好处。但是,如果孩子说谎,就可以避免遭受惩罚。与遥远的利益相比,现在的利益更能打动孩子。

这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的教育是自然而又自由的,孩子就没有说谎的理由,也不需要隐瞒你什么。如果你不紧盯着他的错误,不处罚他,也不逼迫他,他肯定愿意把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告诉你。

孩子的承诺是无效的,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做出了承诺,也并不理解自己的承诺意味着什么。他们撒谎,或者做出种种承诺,为的只是脱离眼下的困难。

孩子做出承诺时,并不是在说谎。但是,如果他们事后不愿意履行承诺,那之前的话就是谎言了。不过,由于无法预见后果,即使不履行承诺,也是符合他们的理智的。

事实上,孩子们的撒谎行为完全是由老师一手导致的。他们想教孩子说实话,可由于方式不对,孩子却学会了说谎。

我要让我的学生去实践中学习,我不关心他能学到多少知识,只要他为人忠厚善良就行了。但我并不逼他说实话,以免他开始撒谎;我也不逼他发誓,以免他不遵守诺言。

如果我不在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坏事,而我又不确定是不是爱弥儿干的,这个时候,我不会轻率地问他一句:“是不是你干的?”

如果真的是他干的,并且他以为你知道是他干的,那他就会想:你既然知道是我干的,为什么还要质问我?于是,他很可能就会奋起反抗。如果他以为你不知道是不是他干的,那他就会想:我为什么要承认是我干的呢?这样,他就会向你撒谎。

面对如此固执的孩子,我会和他订立协议。协议的内容我不干涉,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我需要做的是,让他认为履行协议有很多好处,说谎会带来很大的痛苦。

不过,我并不需要用这种方法,爱弥儿还要等很久才能知道什么是说谎,我想,当他理解这个概念时,一定会认为说话丝毫没有好处。

我相信,我努力为他打造美好的生活,并且使他不受外界意志的影响,那么爱弥儿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说谎毫无好处。

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不急于求成,也不必强迫孩子做各种事情,我们就能在正确的时间提出适合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不溺爱孩子,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可是,有很多老师非常愚蠢,由于不了解教育的真谛,就不停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让孩子非常厌烦,被迫做出许多承诺,自然也不会理解承诺的重要性,甚至对有些孩子说话,做出承诺然后违背承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你想让孩子遵守自己的承诺吗?如果答案是“想”,那么你在对孩子做出规定或要求时就一定要慎之又慎。

以上所列举的关于撒谎的情形也适合于解释我们强迫孩子去履行种种义务的行为。把一些义务强加到孩子身上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种情形就好像大人在要求孩子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孩子却爱上了种种不良品德;明明一再禁止他染上恶习,却让恶习成为孩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孩子虔诚的品质,你把他带到教堂,可在你看来如此神圣的地方,在他眼中却无聊透顶。如果你强迫他一动不动地在那儿祷告,他就会认为祷告是天下最煎熬的事情。

为了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行,你要他去布施,可你自己却不这样做,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布施是孩子才会去做的事情,长大了就不用这样做了。

那些虚伪的老师,首先让你们自己变得正直和善良起来吧,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且想办法让自己的形象深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模仿你们就够了。

不要轻易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这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那些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在经过仔细地观察和确认之后再对他们采取特定的培养方法。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先让大自然发挥它的作用,等时机成熟之后,你再去插手。

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所以你要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可是,做错事的损失远比什么都不做的损失惨重。与其让孩子接受错误的教育,还不如任其自然地发展。

看着孩子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他的童年,你总觉得像是缺失了什么。难道你觉得让他整天快乐地跑来跑去、打打闹闹、唱唱跳跳是在浪费时间吗?

在很多人眼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很严肃的著作,可根据他的描述,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让他们融入节日、舞蹈、歌唱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中,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

所以,让孩子们无所事事地去生活吧。如果一个人把一生的时间都拿来提升自己,不睡觉也不活动,那你会怎样评价这个人?

你肯定会说:“这个人简直就是个疯子。他看似是在争取时间,实际上是在缩短生命的长度,因为不睡觉无异于加速死亡。”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孩子,要知道,儿童时期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理性睡眠期。

第一时间更新《爱弥儿》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四百目击者

西村京太郎

初见情深

时星草

死亡的渴望

劳伦斯·布洛克